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車諾比事件後白俄羅斯的輻射防護措施


車諾比事件後白俄羅斯的輻射防護措施文章
出處:http://www.belrad-institute.org/UK/doku.php?id=publications:articles:mesures_of_radiation
翻譯:徐世康

  車諾比事件後,白俄羅斯境內有23%以上的土地輻射污染超過1Ci/km2。超過1,685萬公頃的森林和1.6萬公頃的農地與將近四千人已遭受銫-137污染。車諾比事故的經濟損失超過2,350億美元,等於32個國家的1985年預算。儘管在這些年來,白俄羅斯花費約20%的國家預算來善後車諾比事件,導致國家預算負擔過重,而汙染地區的居民也沒有得到足夠的輻射防護與治療。白俄羅斯境內的土壤是農產品的放射性核污染的主要來源。超過80%該地區的居民因食用本地生產的食品造成銫-137和鍶-90的嚴重污染,在兒童體內更測得超出3-5倍劑量(居住在村莊中兒童的劑量比居住在城市的人高出5-6倍)。
  直到1990年,受污染地區的白俄羅斯開始供應乾淨的食品。此外,財務狀況支持下,允許從蘇聯國家買乾淨的食品(牛奶是首選),大約有700-800萬兒童康復。自1990年以來成立的輻射安全研究所“Belrad”協助監測食品中的銫-137。“Belrad”數據研究超過32萬筆針對當地的食品137Cs濃度。數據顯示,約15%的牛奶樣品中137Cs高於標準(100貝克/升的濃度)。 80%以上的天然產品(蘑菇,野果,野味,魚)的銫-137濃度超過標準。設置嚴格食品銫-137和鍶-90的標準濃度是輻射防護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訂定所有未滿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食品銫-137濃度含量最高為50-70貝克/公斤(相當於0.3毫西弗/年劑量限值)。在2000年12月,Belrad研究超過180名白俄羅斯戈梅利地區兒童村Valavsk的檢查結果。Valavsk的兒童身體中銫-137平均濃度高於俄羅斯兒童身體2,5倍,因為在當地銫137在牛奶及肉類分別超過兩倍及三倍的俄羅斯地區的含量。即使在今天生活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的人口中,還有27,871人(含6,758名兒童)生活在污染密度高於15 Ci/km2的地方。因為牛奶中的銫-137濃度最高(今天最高級別的私人農場牛奶中銫-137的濃度達到1,400-1,500貝克/升),在兒童體內有相當高風險的積累銫-137,這可能是兒童健康的顯著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目前的財政能力,保證居住人民有安全條件是不可能的,主因是超標的放射性汙染食物造成危害健康的主要風險。1995年來 “Belrad” 研究所團隊已經開始與人類生態學院(烏克蘭)合作。人類生態學研究所已經開發出了人體輻射的高度敏感光譜(SHR),它可以放置在麵包車上。這種SHR將到達白俄羅斯最邊遠的農村地區。如果SHR指示一個重達10公斤的孩子為20貝克/公斤,這意味著,200親核衰變與G-輻射發射(SHR不測量A級和B輻射)發生在他或她的身體。
  1996-2000年 “Belrad” 研究所檢查白俄羅斯六個地區超過92萬名兒童的SHR。測量結果表明,有70-90%的兒童的銫137積累在體內超過15貝克/公斤,有許多村莊的兒童體內銫137積累高達相當200-400貝克/公斤,還有一些村莊的兒童高達6,300-7,000貝克/公斤。SHR測量表示,由於放射性污染食品傳播,白俄羅斯某些地區的環境災難遠大於輻射污染。而這些醫療檢查指出,重要器官和系統在銫-137積累超過50貝克/公斤的病理變化,並指出在兒童體內放射性濃度與心電圖異常的關係。兒童體內含量在有5貝克/公斤之間80%以上是健康的,而如果含量達到11貝克/公斤下,只有35%的孩子是健康的。這意味著,65%的兒童有心電圖異常的現象。且有放射性銫蓄積在體內超過70貝克/公斤,幾乎90%的兒童都有心電圖異常。
  在2000年10月4日在Europarliament(斯特拉斯堡)的會議報告中表明車諾比事故對白俄羅斯的損害並沒有減少。在半衰期較長(30年)的銫-137幾十年來集中在農田和林地土壤層根部,車諾比地區的居民將不得不遵循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在烏克蘭的研究,表示透過使用enterosorbents (果膠)可明顯的減少體內有毒的放射性物質與可能被污染食品的放射性物質攝入量。研究顯示,成人每天食用果膠15克(2-4顆),兒童每日1-2顆,持續20-30天。服用後一個月內的“Yablopect”可淨化兒童的體內30-40%的銫137和35-70%的 鉛。



  1997年NA GRES果膠製劑(vitapectin,果膠)的在放射醫學門診和內分泌研究所的衛生部進行”兒童微量元素血液的影響的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鉛濃度下降53.3%和減少24%的汞。並控制血液中的鐵,銅和鋅的濃度與所有必需的微量元素,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保持不變。進一步在1999年的國際聯合專案內,連同奧地利倡議為車諾比1,000名兒童測量果膠和SHR-輻射保護的有效性,在幾個村莊的實際量測下,銫137濃度有相當幅度減少,在36%至80%不等。圖2顯示Sivitsa兒童體內活性變化。1999年,由奧地利和德國的藥劑師開發一種新的果膠食品添加劑Vitapect,其中包含七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鉀,鈣,鋅,硒)。2000年3月20日,Vitapect食品添加劑在白俄羅斯共和國開始製造,每天生產300罐。

  在白俄羅斯及許多國家,果膠對兒童康復有了很好的效果。在1999年,在意大利650名兒童因為使用enterosorbents使體內銫-137濃度降低52-52%。2000年的1,215名兒童使用“Vitapect” 果膠後顯示,體內銫-137濃度減少了65-95%。而下圖中的幾個地區,超過90%的兒童需要的輻射防護。未來兩年研究所“Belrad”將發佈輻射污染地圖。它將指明何處有孩子需要清潔區域(國內外)進行康復。應特別透過食品添加劑果膠質量來淨化自己的身體。而該研究所也希望在明斯克慈善之家獲得來自德國慈善組織的財政支持,讓白俄羅斯車諾比地區建立生產和分配”Vitapect”果膠食品添加劑的制度。




  科學家與醫生花了很多時間來分析,尋找淨化體內放射性物質的食品添加劑。農業部曾開始生產混合飼料的吸附劑,以減少牛奶中銫-137的濃度。然而成效不彰。1999-2000調查,來自私營部門受銫-137污染的牛奶比標準高出5-10倍,而在Kalinkovichi區甚至被要求立即禁止食用這些地區的肉類,牛奶和穀物產量。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兒童食品中,缺乏嚴格的監管放射性濃度(兒童的劑量限值0.3毫西弗/年),是兒童健康的災難性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於是有必要開展整個車諾比地區兒童的輻射防護,可以結合測量體內累積的銫137含量與人口數、發病率與放射性含量的因果關係。必須說服白俄羅斯接受國際社會的幫助,以最快減少人們體內的輻射含量(如今僅有1,800例甲狀腺癌的兒童和青少年,被承認與車諾比事件有因果關係)。
  白俄羅斯科學家揭示疾病與放射劑量的關係:“Belrad”研究五年下蒐集許多因為137Cs的累積導致兒童疾病的相關劑量數據。放射性含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劑量多寡有關,包含心血管系統(心電圖異常的頻率)、視覺器官(白內障頻率)、內分泌系統(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和皮質醇的含量)、女性生殖系統(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循環系統(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數)等。所以長期監測該地區兒童與成人體內放射性物質含量是絕對必要的,故1996年以來經由金融慈善組織的幫助下,愛爾蘭,德國,美國和挪威 在“Belrad” 研究所的研究基礎取得了7個移動輻射實驗室裝備和γ-輻射計地毯-92(用於控制食品)麵包車。
  白俄羅斯車諾比地區父母與子女可以在療養院中從改善他們的健康(每月150名兒童和150名​​家長)。而該療養院研究人員的配方確可以有效減少體內放射性元素。研究22例患者中,使用螺旋藻製劑 - 18人,果膠食品添加劑Vitapect“ - 27人,果膠食品添加劑的”Yablopect“ - 30人,對照組不採取這些食物添加劑。由於吃乾淨的食物,康復期間測量結果如下:

· 銫-137濃度下降,對照組16.8%(兒童和成人約相等);
· 銫-137濃度降低49.5%和40.9%,分別使用成人與兒童適用的果膠製劑”Yablopect”和“Vitapect”。
· 使用維生素製劑“聖維特IOD” –減少 24.9%(成人)和31.1%(兒童);
· 使用螺旋藻 –減少 26.8%(兒童和成人約相等)。



  白俄羅斯境內的重要部分暴露在輻射污染的放射性元素下:有23%的國家的領土有銫-137,10% 土地含鍶-90和2%土地含钚239;超過2億人(包括500萬兒童)仍然生活在受污染地區。最危險的地區有27,871人 (其中包括6,758名兒童),自1986年來,有135萬人被安置在污染超過15 Bq/km2的土地上。車諾比事故對白俄羅斯的經濟損失超過2,350億美元。相當於1985當年32倍的國家預算,白俄羅斯是無法承受這樣的經濟負擔。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及其居民生活水平低下無法生產乾淨的食品。需要輻射防護措施團隊組織專門的培訓計畫,旨在減少植物(牧場和草地)從土壤中放射性元素攝入量。

  現在可以做的是,讓產品的銫-137濃度減少:
· 讓飼養奶牛的飼料含有吸附劑;
· 提供兒童和孕婦乾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加強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屬從體內消除的比率;
· 培訓教師,教導保護人體避免放射性元素的輻射的基本知識的必要性;
· 通知當地居民監測食品中含污染的放射性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濃度的標準(尤其是兒童);
· 定期介紹針對放射性元素淨化身體的生活方式,是有效的輻射防護措施;
· 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 果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複合製劑能有效的快速消除放射性元素,重金屬和硝酸鹽;
· 詳細告知人民關於體內累積的銫137,教他們簡單的方法進行輻射防護,每年在清潔區服用果膠食品添加劑3-4次(21天療程),一年一次或兩次,身體可減少輻射劑量負擔2-3倍。
  這些年來“Belrad”研究所嘗試實現白俄羅斯車諾比地區通過一批國際項目輻射防護的概念:
· 建立當地的輻射網絡控制中心,控制車諾比地區最大的500個村莊學校、診所的食品,並告知本地生產食品放射性元素的污染程度;
· 為監測兒童身體中積累的放射性元素設立移動實驗室;
· 替白俄羅斯車諾比地區的學校和幼兒園,建立果膠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運送和分發系統。
· 建立教育中心,建立車諾比地區911所學校中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與培訓計劃;
· 建立體內累積高含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因應措施,康復中心輻射保護兒童的措施;
· 建立白俄羅斯放射生態學的數據中心;
· 實施針對兒童康復過程的監控和醫療診斷。

  希望獲得的幫助:從歐盟國家以及慈善機構獲得技術和財務支援,包含下列設備:
· 果膠製劑與製藥生產設備;
· 維生素B、E、C、β-胡蘿蔔素、微量元素(鉀、鋅、硒、鈣、鐵等礦物成分),為白俄羅斯車諾比地區500萬名兒童每天提供8,000單位的果膠食品添加劑;
· 提供兒童醫療設備的診斷和治療;
· 購買麵包車和人體輻射光譜儀,建立8個移動實驗室。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台灣路跑的未來方向(2)

承上篇

運動的人口結構、品質與文化,將會是這項運動永續發展的關鍵。以台灣職棒來看,台灣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最後到職棒,運動人口的金字塔結構相對完整,加上也有很多業餘球隊假日在河濱公園火拼練球,加上國際化的棒球競賽,讓台灣人一肚子鬱悶跟鳥氣有發洩及同仇敵愾的空間,出現平常是競爭得你死我活的敵人,到了電視機前面會一起乾杯怒吼加油的情況。很明顯的台灣在職棒運動上,發展了自己的運動觀念、比賽品質與特有文化。但是講到跟球類運動很不一樣的長跑運動、耐力運動,又該如何發展其人口、品質與文化?

運動(長跑)人口的金字塔結構,以台灣的型態來看,目前幾乎大多數的選手都集中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也就是基本休閒的區塊。可預見的未來,會有部分該區塊的民眾、學生開始往上一層區塊移動,也就是業餘聯盟、業餘運動員的方向前進,也會刺激金字塔頂端的頂尖運動員,讓台灣整體長跑水準提升。至於台灣未來會不會往這個方向前進,是我想要努力的中期目標,我們就等著看吧(笑)...

有健全的長跑運動人口,就會逐漸提升國家長跑實力。以長跑運動大國日本為例,每年產出不計其數的頂尖長跑選手,甚至還要舉辦選拔賽,評選出三名奧運達A標的馬拉松運動員。這樣精英族群的背後首先是健全的長跑運動人口,更有甚者出現如川內優輝這樣的業餘頂尖運動員,而大學的田徑素質與水準也不是台灣可相較的,這幾年台灣慢慢有多一點人關注跨年時舉辦的箱根接力賽,而除了箱根接力賽之外還有更多各地各層級的接力賽,都足以不斷刺激長跑競技。

所以我認為要讓長跑環境健全,首先就是要從人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跑步如此簡單又困難的運動,理當會遍布全台灣,無論足球籃球羽球桌球等等任何運動,長跑都是建立最基本有氧耐力的運動,頂尖的籃球選手,10km甚至只要40分鐘就可以跑完。有了這樣的基層水準,不單單是長跑,其他運動的水準也會提升。所以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要讓現在這群台灣新手熱血跑者,跑得開心,跑得健康,跑得有成就感。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待續)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路跑的未來方向(1)

        2011到2012年間,台灣繼單車熱之後出現另一波全民運動熱潮,是跑步。這個景象在單車熱的時期,就聽老彭說過。畢竟單車會有季節性,有機械技術性,花費也高,相較之下跑步就容易簡便得多,等到單車熱退燒了,就會有人轉向跑步運動,就是跑步熱的開始。只是那時覺得好像還很遙遠,還不知道要等到民國哪一年。沒想到轉眼間就來了,原本要準備搭上這股熱潮的兄弟們,因為工作跟生活上的轉變,兜在一起要搭乘這個熱潮可能是第一時間殺得措手不及。

        但老實說,看到這一兩年秒殺幾乎所有路跑賽,讓我覺得我們的規劃跟預測還不致於相差太遠,甚至我們真正想的,現在都還不到氣候。以台灣人一窩蜂的民族性,不知道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如果幾年後就冷卻,人們繼續轉往下一個目標前進也不是不可能,畢竟跑步枯燥,沒有新鮮感的狀況下要鍛練意志力或有目標的訓練,對一般人來說都很辛苦。夏天太熱怕曬黑,冬天太冷或下雨天,跑鞋就在鞋櫃躺很久。也許運動社團會多少有點幫助維持,但多數都是一般市民的結構下,除非整體運動環境或文化產生改變,否則受傷、轉移玩其他運動都是有遲早的事。

        如果這股熱潮持續延燒,大家也都以挑戰自己能耐當作很重要的目標,運氣好跑者們會順利完成,運氣不好跑者會受傷。就算是金字塔頂端的頂尖跑者,或跑齡數十年的大哥大姐,也還是會或多或少難免有點小傷,那麼初學的跑者,跑步第一年就挑戰初馬的,沒有教練或上過正確運動訓練、防護、保健、飲食、心理等等指導的跑馬新生,受傷機率便大很多,一旦受傷就會失落,進而放棄本項運動,覺得跑步傷膝蓋,跑步很無聊不好玩。殊不知這是環境跟文化,造就台灣人想要速成的心態,也造就一窩蜂盲從的現象。

所以,要長期留住運動人才,留住跑者,培養台灣各界的運動員,運動的環境跟文化才是扮演最主要的關鍵角色,而絕對不是花了多少錢蓋了多好的硬體設施。當然好的硬體設施很重要,但那相較於精神上,觀念、品質,都是次要的。但是站在路跑、田徑、馬拉松的角度,到底什麼才是關鍵的觀念、品質甚至是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