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台灣路跑的未來方向(2)

承上篇

運動的人口結構、品質與文化,將會是這項運動永續發展的關鍵。以台灣職棒來看,台灣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最後到職棒,運動人口的金字塔結構相對完整,加上也有很多業餘球隊假日在河濱公園火拼練球,加上國際化的棒球競賽,讓台灣人一肚子鬱悶跟鳥氣有發洩及同仇敵愾的空間,出現平常是競爭得你死我活的敵人,到了電視機前面會一起乾杯怒吼加油的情況。很明顯的台灣在職棒運動上,發展了自己的運動觀念、比賽品質與特有文化。但是講到跟球類運動很不一樣的長跑運動、耐力運動,又該如何發展其人口、品質與文化?

運動(長跑)人口的金字塔結構,以台灣的型態來看,目前幾乎大多數的選手都集中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也就是基本休閒的區塊。可預見的未來,會有部分該區塊的民眾、學生開始往上一層區塊移動,也就是業餘聯盟、業餘運動員的方向前進,也會刺激金字塔頂端的頂尖運動員,讓台灣整體長跑水準提升。至於台灣未來會不會往這個方向前進,是我想要努力的中期目標,我們就等著看吧(笑)...

有健全的長跑運動人口,就會逐漸提升國家長跑實力。以長跑運動大國日本為例,每年產出不計其數的頂尖長跑選手,甚至還要舉辦選拔賽,評選出三名奧運達A標的馬拉松運動員。這樣精英族群的背後首先是健全的長跑運動人口,更有甚者出現如川內優輝這樣的業餘頂尖運動員,而大學的田徑素質與水準也不是台灣可相較的,這幾年台灣慢慢有多一點人關注跨年時舉辦的箱根接力賽,而除了箱根接力賽之外還有更多各地各層級的接力賽,都足以不斷刺激長跑競技。

所以我認為要讓長跑環境健全,首先就是要從人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跑步如此簡單又困難的運動,理當會遍布全台灣,無論足球籃球羽球桌球等等任何運動,長跑都是建立最基本有氧耐力的運動,頂尖的籃球選手,10km甚至只要40分鐘就可以跑完。有了這樣的基層水準,不單單是長跑,其他運動的水準也會提升。所以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要讓現在這群台灣新手熱血跑者,跑得開心,跑得健康,跑得有成就感。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